根據 Coinbase 產品營運負責人康納·格羅根(Conor Grogan)於 3 日(當地時間)在 X(前身為 Twitter)上的揭露,早在 2018 年,幣安(Binance) 與其用戶曾捐出價值約 20 萬美元的加密貨幣(當時約新台幣 2,780 萬元)給位於馬爾他的某間慈善機構,用以資助癌末病患,但這筆資金至今仍未被動用。隨著幣價上漲,該筆加密資產現值已達 3,700 萬美元(約新台幣 51.4 億元)。
根據格羅根的分析,這筆捐款自打入對方錢包以來,從未有任何交易或互動紀錄,形同處於「閒置狀態」。他指出,「幣安慈善基金會於 2018 年間透過慈善活動,捐贈加密貨幣給馬爾他一個機構,但至今相關錢包內容仍未被使用,仍原封不動地留在鏈上。」
此情況引發外界對資金使用效率與透明度的質疑。一些觀察認為,可能是該慈善機構遺失了錢包的私鑰,導致無法取出資產;亦有可能是該組織缺乏管理加密資產的技術能力,因而未能及時將款項提領運用。此外,也有另類推測指出,當地相關監管規範可能造成資金動用延誤,進一步影響基金執行。
雖然由於加密貨幣的「高波動性」,難以單憑幣值漲幅來斷定這是一次「錯失獲利機會」,但考慮到這是一筆用於幫助癌末病人的「捐贈」,最終卻沒有發揮實質效益,也引發社群對慈善資金能否有效轉化為援助的反思。
評論:這起事件凸顯了加密貨幣「慈善捐款」在執行上所面臨的難題──即使初衷良善,若缺乏完善的資金管理配套與技術基礎,最終仍可能無法成為幫助弱勢的「實際力量」。目前越來越多聲音呼籲,加密產業在推動公益活動時,應不僅止於「資金轉移」,更須加強對資金後續使用的追蹤與管理機制,才能真正發揮慈善價值。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