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加密貨幣產業正從「期待價值」走向「實際效用」,產業本質迎來嶄新轉型。穩定幣的監管體系逐步具體化,資產代幣化正加速擴展至傳統金融市場,而備受關注的人工智慧(AI)技術也已能在區塊鏈上主動執行交易,展現前所未有的應用潛力。
在這場變革的核心,正是「第一層區塊鏈(Layer-1)」的迅速崛起。過去被視為實驗性技術的公鏈,如以太幣(ETH)、Solana(SOL)、Cosmos(ATOM) 等,如今已成為連接區塊鏈與實體世界的關鍵基礎設施。這些公鏈不僅滿足數位資產交易需求,更推進資產代幣化、公部門資料處理與 AI 演算法的運作,重塑公鏈在多層次價值創造中的角色。
加密產業的這波轉型,是由監管鬆綁、機構參與擴大與技術突破三者交織而成。以傳統金融機構為例,數家國際大型銀行已開始接納國債與基金的代幣化形式,作為資產配置的一部分。各國中央銀行也逐步將中央銀行數位貨幣(CBDC)架構與民間發展的區塊鏈基礎建設整合,試圖建立更加開放且可控的數位金融基礎。
評論:這表示未來的經濟活動將不再單靠企業與政府主導,技術本身也將轉變為實際經濟參與者。
專家普遍認為,這些發展顯示加密產業已走出「炒作期」,並進入以「實際使用者」為核心的第二階段成長週期。隨著整個生態系從「潛力導向」移轉至「效用導向」,第一層區塊鏈也將肩負起推動產業演變的基礎任務,成為加密世界擴張最不可或缺的核心基礎設施。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