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TokenPost》的報導,於 24 日,去中心化衍生品交易所「Hyperliquid」正迅速崛起為市場上的「黑馬」。在正式上線僅一年後,該平台在 2025 年 7 月的單月交易量已突破 3,308 億美元(約 459 兆韓元),短暫超越了傳統大型平台羅賓漢(Robinhood),成為市場矚目的焦點。令人驚訝的是,Hyperliquid 團隊僅有 11 名成員,卻能實現如此規模與技術突破,格外引人注目。
Hyperliquid 的核心優勢來自於其自研的 Layer1 區塊鏈架構,該架構結合了 HyperCore 核心層和 HyperEVM 智能合約系統,並運行於 HyperBFT 共識機制之上。這樣的設計可確保所有下單與清算流程完整在鏈上執行,在實現去中心化的同時,仍維持如同中心化交易所般的高效處理速度與一致性。這項技術突破也讓 Hyperliquid 獲得市場使用者高度肯定。
在營運策略方面,Hyperliquid 推出名為 HLP 的儲備金庫及支持基金機制,有效串聯交易者、做市商與代幣持有者,形成良性循環生態,同時採用自有資金進行平台拓展,避免依賴外部資金或融資壓力。此外,與 Phantom Wallet 整合以及透過大規模空投活動吸引新用戶,也成功拉升了平台活躍度與黏著度。
根據鏈上數據機構 DefiLlama 統計,Hyperliquid 在 2025 年 7 月的去中心化衍生品交易量達 3,190 億美元(約 442 兆韓元),這一數字占整體 DeFi 衍生品市場總額約 34%,將整體交易量推升至 4,870 億美元(約 678 兆韓元)。若將現貨交易量一併納入考量,其總交易額達到 3,308 億美元,同期已高於羅賓漢的 2,378 億美元(約 330 兆韓元)。
值得注意的是,Hyperliquid 的交易量已連續三個月超越羅賓漢。此現象不僅顯示平台活躍度高度穩定,亦反映其用戶基礎與高頻交易活動的持續擴張。此外,也為「去中心化平台能否媲美傳統大型中心化交易所」的長期討論提供了嶄新視角。
評論:Hyperliquid 的成功案例,展示了小型團隊透過創新技術與策略設計,也能在 DeFi 領域快速奪得一席之地。其結合自主擴展、鏈上透明機制與資產保護設計,或許將成為下一代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標準參考模型。
關鍵詞:去中心化交易所、Hyperliquid、衍生品交易、Layer1 公鏈、鏈上清算、DeFiLlama、Phantom Wallet、Robinhood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