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布局以太幣策略邁向積極化,從持有走向質押與重質押應用
根據財經媒體報導,截至 2025 年 8 月,機構對於以太幣(ETH)的策略布局出現明顯轉變,不再僅止於「持幣」,開始透過以太幣「質押(staking)」與「重質押(restaking)」參與以太坊網路運營,進而創造鏈上收益。其中,美股上市公司不僅投入大量以太幣,更透過公開資訊揭露機制,與投資人建立即時溝通管道,有望對市場流動性、驗證者分布,乃至以太坊網路升級進程產生實質影響。
目前最具代表性的以太幣持幣上市企業之一,是美國那斯達克掛牌的挖礦與資產管理公司 BitMine Immersion(比特邁公司,代號 BMNR)。依據該公司 8 月 17 日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的 8-K 文件資料,其當前持幣量達 152 萬 3,373 枚以太幣,按市值估算超過 66 億美元(約新台幣 9,170 億元)。比特邁的加密資產配置中,以太幣為絕對核心,僅保有極少量比特幣(BTC)與現金部位。
評論:比特邁的部位已達產業最高水平,使其不僅是一家上游基礎設施公司,更成為「以太幣戰略股」,其資產運營決策將可能牽動整體市場的質押收益率與驗證節點集中程度。
另一家值得關注的公司則是 Sharplink Gaming(夏普連科技,代號 SBET)。根據 8 月 19 日對外發布的投資者簡報,其在過去一週內大手筆買入 14 萬 3,593 枚以太幣,使持幣總量提升至 74 萬 760 枚。夏普連的策略採用「市價增資(At-the-Market Offering)」與直接融資的方式進行加速累積,同時也持續參與以太幣質押,獲取鏈上報酬。
評論:夏普連的快速加倉與高頻資訊披露,使其成為成長最迅速、透明度最高的以太幣上市持幣機構之一,投資人可藉此清楚掌握其虛擬資產風險敞口與收益模式。
除了這兩家公司外,Coinbase(代號 COIN)在財務處理上對於持有的以太幣進行細緻分類,將用於營運的以太幣與長期投資資產明確區隔,以強化帳務透明度。這類財務準則的設計,目前也已被越來越多上市企業採納。
總體而言,目前企業財務策略正從單純的持幣逐漸轉向積極參與以太坊經濟模型,使用以太幣進行「收益化運作」。此模式可望讓傳統投資人,在不需自我託管加密資產的風險前提下,透過上市公司股票,間接獲得以太幣(ETH)曝險,進一步推進以太幣在制度金融圈的滲透與擴散。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