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加密貨幣遭控拉抬出貨 美國司法部起訴18人並查扣7億資金

加密貨幣遭控拉抬出貨 美國司法部起訴18人並查扣7億資金 / Tokenpost

根據近日多家媒體報導,加密貨幣與Web3生態系長期以來備受詬病,原因之一正是充斥著難以預測的「價格操作」。而其中最常見、也最具破壞性的手法之一便是俗稱的「拉抬出貨」(pump-and-dump):即先炒高幣價後再拋售的操縱行為。由於區塊鏈的匿名性及全天候運作的去中心化交易結構,使此類不法行為更難追蹤,並在所謂「去中心化創新」的名義下肆無忌憚地擴散。

這類拉抬出貨通常分成四個階段進行。第一步是透過預售發行代幣,作為操作的準備階段;接著,主導者會在社群平台與加密貨幣論壇散布誇大的宣傳訊息,製造虛假的樂觀預期;當市場注意力聚焦後,這些團隊開始集中資金買入目標代幣,藉由造市操作迅速拉升價格;最後,在投資人追漲高點時,主導者便大量賣出獲利離場,導致幣價瞬間崩跌,讓散戶投資人成為「接盤俠」。

由於此類操作多發生在缺乏法規監管的場域,其影響力難以全面掌控。根據美國司法部於2024年10月對外公布,其透過「鏡影代幣行動」(Operation Token Mirrors)查獲一起大型拉抬出貨案,成功扣押約2,500萬美元(折合新台幣逾7億),並一次起訴18名相關人士。這顯示,即使監管仍然滯後,但各國政府已開始重視區塊鏈領域潛在的非法資金流動問題。

針對類似事件,專家呼籲投資人必須具備基本的防騙意識。他們提醒:「無論是哪種形式的私訊推銷或快速獲利承諾,都應該立刻提高警覺」。此外,「出現在社群媒體上的爆紅投資資訊,往往缺乏驗證,極可能是價格操作的一部分。」

評論:雖然加密貨幣具備創新潛力,但這樣的「拉抬出貨」行為對整體市場信任造成嚴重損害。逐步建立合規制度、投資人自行辨識騙局,將是未來Web3生態健康發展的關鍵。

總體而言,儘管加密貨幣特有的去中心化與匿名性使其成為「價值操縱」與詐騙的溫床,但只要投資者能保持警覺,自主學習相關知識,對於那些試圖透過「快速獲利」引誘他人的項目做出理性判斷,仍可有效降低風險。唯有足夠成熟並警醒的參與者,才能切斷推動價格操縱鏈條的動能,真正實現區塊鏈所標榜的財務民主化理想。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其他相關文章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